由台灣作者,用台灣口吻,以台灣用語,配上台灣歷史為背景寫的台灣故事,讀來就是熟悉、親切。
國外翻譯書籍,就算翻譯員很厲害能換上我們熟悉的語氣或用字,但書裡舉的例子,甚至人名都不可能更改。
老實說,我在看歐美翻譯文學時,光搞清楚主角、配角的人名及關係就需要一點腦力。
看台灣書都不用,什麼罔腰、志明、阿好嬸的,來幾個都不是問題,腦海裡還會自動浮現角色形象。
//
這本書由三則小故事組成,橫跨日據時代、民國初期 ( 228事件 )、直至現在。
第一個故事裡的女兒,在最後一個故事裡是阿祖的媽媽,光這種輩份關係,就深深覺得東方文化的底蘊之深。
「我做的糖不是我的糖」這句話一語說出時代的悲哀。當糖做為經濟作物時,身為殖民地的台灣,在殖民地上的農民,其實是沒有太多選擇的。
不僅無法享用自己的收成,還要被壓榨勞力,以換取微薄、甚至無法讓家人溫飽的工資。在種種不公平的待遇之下,才是迫使人民起身抵抗的原因。
//
這本書比較適合高年級至國中生閱讀,在閱讀過程中可能會詢問一些方言是什麼意思?為什麼要把小孩取名字叫罔腰?
但也可以讓讀者思考,為什麼那個時代只有男生可以讀書?為什麼「我做的糖不是我的糖」?
同時也可以正視新住民及新台灣女兒的存在,讓大家更能互相理解。
現代人再也不會幫孩子取名為「招弟」,但是這種慢慢變化的過程,卻是可以跟孩子分享的。
📚歡迎追蹤我,看更多書籍精選摘要
📚邀請你對本貼文按讚 、留言 或分享 ♥
📚你的鼓勵是持續寫文的動力
標籤: think, 閱讀, 電子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