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經聽過一個說法:人不要活太久 。
因為你要承受認識的人–無論是否熟識、交情如何、比你年長或年幼,相繼離開人間,而你一轉頭發現再也沒有人與你有共同回憶、也沒有人可以理解你的時代。
不過,看完這本書之後,書底那句:「當人生進入最終章,他選擇記住的是一個快樂的版本。」
是啊,我們每個人都有選擇的!
//
人生最終都是由一系列獨立的時刻與個別的決定所組成。
查理成長的年代抗生素還沒被發明,歷經二次世界大戰、影響全球的大蕭條,這些歷史事件竟能在「個人」生平裡被闡述,很罕見吧?當然!
查理在這些事件發生的當下,想必也有擔憂、猶豫、困惑等心情,但在100歲的時候再回想這些事,這些當時所謂的「大事」都已經不足掛齒,不僅再也困擾不了他,甚至還能變成生命經歷,可以分享經驗給後輩。
//
不論生活有多麼艱難,我們都可以將生活之道濃縮成廖廖數語。
他的壽命還沒到一半,他所受的教育已全部過時。
這句話或許不能適合每個人,不過想表達的應該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應該隨時開放、隨時學習。
面對未知的未來不應該是逃避、反對,而是學學查理,觀察、學習、抓緊機會跳上去。
在醫學進步的同時,他也順勢而為。先成為全科醫生,後成為麻醉專科醫生。
不過成就查理的不是醫生的身份,而是他隨時隨地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,而非拘泥於制式流程–查理這輩的人正是制定流程的人,遇到問題沒有前輩的經驗可參考時,該怎麼辦呢?當然只能隨機應變囉!
//
這本非常好閱讀、沒有說教,有些事蹟真的是令人拍案叫絕,尤其童年時期就跟同伴搭火車橫越美洲,那時沒有電話呢,真的是出門就像丟掉、回家就像撿到。
再大一點是跟同伴開車探險,那時沒有柏油路、甚至沒有路,沒有地圖,更別提導航、Google了!
蠻推薦的,是本值得花時間閱讀的讀物!
標籤: read, think, 心理學, 自由, 閱讀, 電子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