紙本書閱讀筆記《當富豪遇上僧侶》

本來是有點後悔買這本書的,總覺得主題有點雷同,會不會又是講一樣的事?

  • 《當富豪遇上僧侶》:富豪 (物質豐盛) VS 僧侶 (精神豐盛)
  • 《當和尚遇到鑽石》:和尚 (精神豐盛) VS 鑽石 (物質豐盛)
  • 《我可能錯了》:前景看好的小主管(物質豐盛) VS 森林僧人(精神豐盛)

但實際看了之後,內容精彩到我不僅只花二天就看完,還貼了密密麻麻的標籤。

//

主角原本是個富豪,出入有司機、家裡有管家、身上穿的西裝一套 4500歐元。

4500歐這是什麼概念?我在看書的時候還默默拿計算機出來按,大約16萬台幣。

他的目標是有一架私人飛機,跟伊隆.馬斯克一樣變成「超級富豪」。

結果去泰國「渡假」三週之後決定就不回德國了,財產全部都處理掉。

就連處理的方式也讓我驚訝:豪宅送給管家、名車全部送給司機、公司經營權不是給高階主管或業績最好的業務員,而是給他的祕書。

再把投資的股票賣掉,全部捐給寺廟及當地居民,並用自己的雙手修建了新的道路、種植樹木、保護熱帶雨林裡的物種。

他說「這是他回饋給這個世界的方式。」

但保留公司股份,將每年的利潤分配給認真生活的優秀人們。

到底是什麼原因,讓他放棄原本成為「超級富豪」的願望,還把自己變成「一貧如洗」?

//

這時該介紹本書的另一位主角「僧侶」。

每位去參加短期出家計劃的人 (書裡是說渡假啦),寺廟方都會安排新進僧侶帶領,但富豪卻被該寺廟的最高領導人,同時也是一位喇嘛指定親自帶領。

住持本人在泰國出生,三歲的時候跟母親一起搬去德國,在德國求學、長大,後來考取律師,成立了連鎖律師事務所。

有一天面試新人,在最後詢問「有沒有什麼問題?」的時候,新人問他「你為什麼想當律師?」

住持本人 (那時還是律師)回答:「因為我想賺大錢。」新人說他沒辦法為這種人工作。

住持大為震驚開始問自己「我真的想要什麼?」「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?」

後來回到自己的出生國家-泰國開始修行。

因為過去的這些經歷,住持會說德語,打破了跟富豪間的語言隔閡,也懂富豪高高在上的優越感,更重要的是住持懂「為什麼我比別人更成功,但我沒有比別人更快樂」的心情。

富豪會來到這間寺廟、遇到一位懂德語的喇嘛並接受引導,這一切都是宇宙巧妙的安排。

同時也讓我想起另一句話:你的生命中會遇到什麼人,早就安排好了。

//

書未提到的小故事「這也會過去。」

這五個字在 《我可能錯了》也有出現過,那時在看《我可能錯了》的時候沒有很深刻的瞭解這五個字的含意。

如果再加幾個字,也許會更好懂。

一切失望、悲傷、恐懼、失敗、孤單、不安,這也會過去。

一切榮耀、財富、優越、富足、美好、順利,這也會過去。

那有什麼會留下來?

你在這些經歷中的「感覺」會留下來,而這些感覺也一片一片舖成你的人生。

//

書中金句很多,特別挑出來的這句,心中暗自慶幸還好有先看到這句話,讓我避免了一場可能形成的風暴!

我們不知道他人的任務,也不知道他們的因果業力,確定的是我們可以幫忙,透過愛和善意並努力贈予他們幸福。

只有把「自己」活好,才是對別人最大的幫忙。

若別人主動求援,在自己可以承受的範圍內提供幫助。

沒有人可以幫另一個人寫功課,也沒有人有權力幫別人寫功課,人生功課還是只有自己能完成!

//

其他金句連發

  • 決定是很久以前經做出的,只是今天才看到了它。
  • 快樂只能由你自己決定,關鍵在於你的態度。
  • 你一直想著那樣會很痛,那當然就會很痛。這就是思想的力量。
  • 許多人會犯下的錯誤,就在於還不了解其他選項時, 便草草做出決定。
  • 首先你要擺脫情緒,它無助於你做出正確的決定。
  • 宇宙不是邪惡的壞人,也不是良善的好人,它存在,不過只是反射你的行為。
  • 人一旦有計畫的時候,總是會忘卻最重要的事。人生是不可能計畫好的。
  • 每個人的生命都承受一定程度的苦難,所有的苦難最終都會結束,所有的美好也終會結束。
標籤: , , , , 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