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都怎麼吸收新知?「新知來源」更需要斷捨離!

當身邊的人都很優秀,你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向上提升;同樣的,當你身邊的人選擇安逸,你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。

同溫層 ( 朋友圈、關注的臉書社團、接觸的群組 ) 是很重要的新知來源,能影響你的判斷、左右你的情緒,新知來源的選擇,就顯得相當重要,既然新知來源這麼重要,你有依照自己不同時期的情況做相對應的調整嗎?

▋為什麼新知來源也要斷捨離?

將新知來源斷捨離之後,在一開始就先過濾掉不需要的消息,能讓你在接收訊息時更清晰、減少雜訊,也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或注意力在辨別這條訊息是否有用。

更重要的是,感謝過去那段時間,這些粉專、社團、群組提供的訊息。在你一一檢視的同時,內心會想起過去曾發生過的事,當時一定是有需要才會追蹤這些粉專,只是現在需求改變才解除追蹤。

斷捨離其實也沒那麼難,每次都有意識的問自己:「我真的想看嗎?」、「看完我學到了什麼?」,建立這樣的習慣後便能開始慢慢調整,一定能篩選出更符合你所需的新知來源。

https://res.craft.do/user/full/00dcbc62-61c8-9cf8-b6f9-233c94fe9a23/doc/E022873D-F91B-48CE-B3BF-7E256EC4DB1D/3ead14f7-d0f6-477e-9cec-6aeacac10dc6

Photo by Andrew Neel on Unsplash

我常常一段時間就會做新知來源斷捨離的動作,以下是我最常拿來開刀的數位媒體:

▋社群軟體

有些社群軟體我根本沒安裝,因為有興趣追蹤的粉專,會在各大大小小的平台都申請了帳號,但發布的內容是一樣的。

◾️臉書社團、粉專

◾️Instagram追蹤

◾️YouTube頻道

一樣的訊息為什麼要看二遍、三遍、好多遍?

▋通訊軟體

如果允許,把「工作用」及「個人用」的通訊軟體分開,更能有效的分辨訊息來源。

◾️群組

◾️社群

◾️客戶、廠商

這是活生生、血淋淋的例子,一開始就是用「個人用」的帳號做官方的事,現在變成大家都只認臉不認品牌名。

每天的訊息混合著:工作用 (客戶、廠商)、私人用 (朋友間的聊天、有興趣的官方帳號)、家庭用 (家族聯絡、小孩學校群組),總之非常的混亂。

▋其他媒介

還有每天追的劇集、看的電視節目、收聽的廣播、瀏覽的報章雜誌、新聞報導,這些也是很多人會忽略的,只要會進入大腦做資訊轉換,都要小心過濾!https://res.craft.do/user/full/00dcbc62-61c8-9cf8-b6f9-233c94fe9a23/doc/E022873D-F91B-48CE-B3BF-7E256EC4DB1D/20674678-afb9-484b-87f9-0a5929bb18c4

Photo by 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

▋把注意力放在當下有興趣的地方

今年我新增了很多「閱讀」、「電子書」相關的社團;學 SEO 之後,追蹤了很多 SEO 領域的前輩的粉專;因為對軟裝師有興趣,也先加入了軟裝師的社團潛水;想更有國際觀,也開始看國際新聞。

退掉的呢?就是已經不符我需求的如:「家有小學生之早餐吃什麼」、「小一聯盟」,還有一些曾經很有興趣,後來已經無感的粉專。

簡單說,我退掉的社團、粉專,跟新追蹤的社團、粉專「數量」差異不大,但是很明顯的「內容」完全不同了,我的興趣慢慢的轉向不同方向,自然會想接收不同的訊息。

這樣的領域轉換過程並不痛苦,相反地是讓我興致勃勃地主動做出改變。

邀請大家一起檢視自己的新知來源,現在開始做個總整理,把自己不再感興趣的進行斷捨離,新增自己真的想要接收的訊息,我們每天已經接收太多訊息了,把這些訊息從「惱人的雜訊」變成「有用的訊息」吧!

歡迎大家留言分享:斷捨離後,你的感覺是什麼?